CH.1
每一個人都期待對方的言行舉止可以自主自由,但在現實中,這樣的期待往往只為了滿足他或她的目的。當某一方發現,眼前的情勢開始逆轉對調,人的角色與位置互換之後,另一方開始感覺被忽視、被遺棄,而且不受重視。
「潔妮與布萊利所暗示的獨立自主行徑,其實並非真正的獨立自主」,恐怕一點也不為過。其實,他們是活在一種前提假設:「如果這對我是好的,那你應該也沒問題」的協議中。於是,他們持續在不同的處境下演出「忘記對方」的劇碼。隱藏在這份關係背後、更深層的意思是:「你做你的,我也做我的,咱們彼此不要互相牽絆。」乍聽之下似乎頗有共識,而且顧慮彼此,不是嗎?但事實不然,一點兒也沒有「互相顧念」,因為這份關係要求另一半必須莊敬自強,否則,最終就是彼此互相怪罪與頂罪,互不相讓。這樣的自主,絲毫無法反映真正的獨立本質,反而是一種對彼此依賴的恐懼;它所呈現的不是堅強反倒是示弱。
人類並非一開始就不分好壞地凡事為自己著想。我們之所以學會愛自己,恰恰是因為我們首先體驗了被愛的經歷。因為有人曾經關懷與照顧過我們,所以我們學會了照顧山。我們的自我價值與自尊也因為生命中的他者而逐漸發展起來。
伴侶圈圈是一項共識,彼此約定將親密關係置於一切人事物之首,沒有任何事物比這份關係更重要了。
「一切以『我們』為首。」
伴侶圈圈是你們雙方要一起去經營與完成的事。但也要謹記在心,你要在這場協議中為自己負責到底。你堅持維繫下去,是因為你相信這份原則,而不單單因為你的伴侶願意或不願意同心效法。
CH.2
行動中的內在原始人
杏仁核:接收威嚇訊息
下視丘:釋放化學物質到大腦裡,同時指示腦下垂體與腎上腺進一步釋放壓力荷爾蒙至全身,發出是否迎戰、躲避或靜止不動的警訊。
腦下垂體與腎上腺:接收下視丘的指令,釋放壓力荷爾蒙。
迷走神經背側複合體(沉默迷走神經):過全面減緩心血管與呼吸道系統的運作,對壓力或危急情境做出反應。
行動中的內在大使
腹側迷走神經(聰明迷走神經):透過心血管與呼吸道系統的趨緩,發揮鎮定效果
海馬迴:處理短期與長期記憶,控制抗壓力荷爾蒙,追蹤空間的場域與方向。
島葉:提升內在身體情緒的意識感(例:本能感覺),其中包括與他人連結、對他人產生同情共感等感受。
右腦:非語言、直覺;擅長處理與社交、情緒性相關的感受(例:同情共感),以及對身體的警覺。
左腦:語言與邏輯;善於處理很細節的資訊,也長整合錯綜複雜的聲音與 語言意含。
前額葉皮質:扮演嚴格、堅持的道德角色,善於與內在大使和內在原始人溝通,隨時保持嚴密檢視與掌控。
CH.3
三種依附關係
安全型依附(錨定型)
逃避型依附(孤島型)
矛盾型依附(浪潮型)
雖然大部分人終究離不開這三種型態之一,但並非每一個人都如此。事實上,也有些人是其中一兩種甚至三種型態的組合,想要找出格外突出或顯著的特質與傾向,並非那麼容易。如果你的情況正好符合這種現況,別擔心,你可以將兩種傾向都謹記在心,然後,再按著每一種不同的情境,找出最適切你們的實況。
CH.4
不安全感的原因
孤島型:
感覺被侵擾
感覺被困住,失控
害怕太親密的關係
害怕被責怪
浪潮型:
害怕被伴侶拋棄
害怕與伴侶分離
獨處太久會感覺不舒服、不自在
感覺自己是別人的累贅與負擔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