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海岸 葉珊 (楊牧)
我悄悄地離開那海岸。那是一片美麗,光輝的海岸。我走的時候已是深夜,但我走得很慢。我記得一路上我都想著:「我要重來的。」我惦記著你;不只是你,我惦記著你坐在領事館短垣時背後慢慢湧起的夕照,我真希望那時就有一顆星。你髮絲飄搖間是一片草原,但那不是牧羊的。「南方沒有牧場,」我心裏想,「但為什麼一定要有牧場呢?」我真喜歡那兒,看到那一幢幢西歐式的紅房子,我忽然想:「荷蘭人也是值得感謝的。」然後我上了車站,我回頭沒看到你,你大概在暗處,我真後悔沒有好好找你。
那真是一片美麗的海岸。我們第二次去時,渡船已經收班了,泊在小碼頭裏左右擺著。那時正在漲潮,你說,「潮退時,我們可以一直走到當中那個沙灘。」那時正在漲潮,我們坐在纜索上,有一條小划舟點著燈在河口盪著。假如我們向它招手,你說,它就會為我們擺渡。但我不想渡,我喜歡此岸。為甚麼要渡呢?那山腳下一片朦朧,我寧喜歡此岸。
南方的海岸不是光輝的,南方的海岸多雨,我曾去落雨的海岸坐過,有時候一路上抬頭還看得見昏朦的月亮。落雨的時候,碼頭上的人都穿著雨衣,水手都到冰店裏喝啤酒。那時也許有船要出港,但岸上太潮了,不會有人來送行的。更可能的是水手們根本沒有親人,沒有人來送行。他們大概都躲在艙下,吸外國菸,玩橋牌,那是一種很淒涼的事。我這樣想著。雨很大,月亮不見了。潮已經漲夠了,海水淹去了港邊的石階,就在我腳下。我想:為甚麼沒有人來送行呢?他們水手都沒有親人嗎?他們是流浪人嗎?或者因為他們飄泊慣了,別離慣了,親人已經不關心他們了。我真怕港邊的雨,我站在港務大樓下,把手插在雨衣裏,我還要走一段夜路,路上很黑,但我要回去。
假如我也有一片海岸光輝如你的就好了。我又想,那是陽光海岸,在一片山麓下,那是不寂寞的海岸,那兒的路燈小而美,散步的人都吸著菸,有時牽著洋狗,「我們看晚霞去。」在你的小鎮裏,人們沒有憂愁,人們散步不為解悶,而是為了看晚霞。那是陽光海岸,那兒不常下雨。好了,有時下雨吧。但那是渡船收班以後的事,人們躲在家裏,每個人都有一個客廳,有沙發椅,有花瓶的客廳。他們就坐在雨廊下,他們喝茶,而且也吸菸,聽柴可夫斯基的音樂;有時他們很累,那時雨就小了,他們惺忪地站起來,正好看到一個人打傘走過紅牆外,那人也吸著菸,菸頭像夏天的星光,在樹葉間一明一滅。
因為這是陽光海岸,沙灘是白色的,如帶的。人們去沙灘也是為了散步,而且也都吸著菸,有時且牽著洋狗。那兒的貝殼不如我們南方多──你不承認嗎?──因為那兒是陽光海岸。那一次我來到你這小鎮,我來時,陽光正在路當中,照在我臉上。整個小鎮像一個銅火盆,像冬天的末尾。我輕輕地走在石板路上,地上沒有幾片落葉,只有紅紅的鳳凰花。我看到你笑著來,你當戴著草帽,因為這是陽光海岸,這不是南方。若在南方,你當打著傘,或者穿著雨衣,那時你不會笑,你只會遠遠地站在榆樹下,幽怨地看著我,也許你是說,「抱歉,這兒是南方,南方多雨。」但我還是喜歡這些陽光,他們照在石板路上,像花朵,紅紅的,亮亮的,照在你笑著站著的石板路上。
後來我就想到荔枝了,我問你們有沒有一片甜甜的荔枝園,像我們多雨的南方似的,紅牆繞著的荔枝園(當然也有幾個小缺口,好讓兒童們爬進去摘取),你說沒有,因為你住的小鎮正在陽光海岸的當中。所以我說:「讓我們去海岸上吧。」唉,我真喜歡那海岸,我們在領事館上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整片海,也可以看到草原,看到草原上那一列西洋風景畫似的樹。草原外是高爾夫球場,假如是牧場就好了。那時開始,不只我們多雨的南方沒有牧場,你們陽光海岸也沒有牧場。但沒有牧場也罷,為甚麼我不喜歡高爾夫球場呢?我就坐下來想,假如這裏下雨,海灘上的陽傘都收起來了,散步的人一個一個把菸蒂扔掉;躲在渡船裏,或在走廊下等別人帶傘去接,你會怎麼樣呢?你大概就回家去,回家去讀蕭伯納。為甚麼不讀易卜生呢?我喜歡易卜生。
「但你一定是一個南方人,」我對自己說,南方人喜歡易卜生。或著你更應該喜歡海明威,你應該冒雨跑回家,自書架上抽一本書出來看,也許正好抽中了The Sun Also Rises你就會迷迷糊糊去到了西班牙,西班牙是多陽光的國度,這個令人發狂的國度。但我還是喜歡易卜生,你不相信就算了。從前我喜歡過契可夫,但我沒讀過「櫻桃園」,也許我會讀它,看它像不像南方多雨的荔枝園。
然後我就要離開這片陽光海岸了。臨走我不斷回頭,因為我不願離開你,我喜歡這片海岸,我更喜歡看你坐在領事館的短垣上,我喜歡看星星從你的髮絲間升起,我喜歡看你坐在碼頭上。我說我要回去了,這海岸到底不屬於我。你說,但我屬於你,我說我要回去寫詩了,我是屬於寫詩的人,我要寫一首七節的抒情詩。臨走時我們在路上話別,這一次離開你,便不再離開你了。
◎《葉珊散文集》‧洪範出版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文章.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文章. Show all posts
Wednesday, February 25, 2009
Saturday, October 11, 2008
山 *張惠菁
所有的事情,在記憶裡,在心裡或在夢裡,都會這樣不斷滋生絨毛觸角,改變形狀
,交纏在一起嗎?
一年後孔雀潛入自己的夢境。
她爬過一座雪山,覆蓋在山稜上的每一片雪都結晶了其自身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每一塊在積雪覆蓋下的山石,都收縮了億萬年前一次火的記憶。每一個她在雪上印下的
腳印,也都預告了下一個轉世的形跡。但當站上了山稜,她眼前赫然出現無底的深淵,原
來是一座?面的紙板山,從前面看是那樣完整,純白威嚴,凜不可侵,後面卻是棕色的瓦
楞板拼椄而成。
從瓦楞紙的堐岸她向下落。虛空之中,有風撲面,帶著苜蓿草的味道。潮濕而翠
綠的,其中,有什麼懷念的感覺……。說不出懷念的是什麼。只是,那感覺細小而割人。
好像很久很久以前,曾經為一微小至極的事,產生過的幸福感。孔雀努力回想,覺得那當
中似乎有很重要的訊息,但遺忘已經太強大,任何一點她的回想,都在靈光閃現的瞬間被
吞噬。
在山谷的底部──這時已經不是山谷了,無止境的墜落途中她穿過一片莽林,莽林
裡每隻兔子都長得像過年的剪紙圖案,每隻鳥都冒著被線條化成為一象形文字的危險,每
隻豹都有立體重影無限幽深的斑紋。這樣再穿過一片深綠的潭水,才終於來到墜落的底部
。在潭水的另一面,海底生物般棲息著一些核體。許多灰色絨毛觸角般的纖維從核體蔓生
出來,仍在持續增長中,相互交纏與繫縛。
在孔雀無數次穿行他人夢境的經驗裡,曾經看過許多這樣的核體。她知道那核體開
始時只是一個瑣事,可能是一個念頭,或是一個記憶的片段。一個細節在夢裡不斷衍生種
種的情緒,就會變成這樣的核體。高興的情緒,悲傷的情緒,憤怒的情緒。真實的嫉妒,
想像的依戀,或是壓抑的慾望……,都附著在上面。漸漸地,位在核體的中央,觸發這一
切的那件瑣事,已被纏繞得看不出原型了。
孔雀看著這些,她自己夢中的核。大部分的核體纏縛很鬆,她可以輕易解開。作為
一個夢的行走者,她一直都盡可能讓情緒只是極輕極輕地擦過自己。因為當她進入別人的
夢時,也會感受到夢境主人的情緒,她不能總是受到他們的影響。但有時,他們的痛苦實
在太巨大了,會跟著她回到夢外的世界來。於是她便會蜷縮在房間的角落,等待那寒顫般
的情緒過去。什麼都不做地,只是等它們過去。最可怕的一次是一個中年男人的死心。那
死滅的感覺跟了她七天。她什麼也不能做,流不出眼淚。第七天過去她才知道,那七天過
得有多冷。
在許多的核當中,孔雀的目光被一個隱藏在其他核的後方,一個邊緣的核所吸引。
一眼看見的瞬間,她便知道那是什麼了。沒有想到,那個下午還在她的記憶裡。
那真的是瑣事中的瑣事,細節中的細節啊──他帶她走到對街,買了一個包子給她吃的那
個下午。那個時刻感受到的小小溫暖,一年以來,在不斷增生著灰色的纏繞的情緒。但核
心藍色透明的光,還隱約可以辨識。
所有的事情,在記憶裡,在心裡或在夢裡,都會這樣不斷滋生絨毛觸角,改變形狀
,交纏在一起嗎?究竟存不存在,一個純淨不受染污的時刻,沒有價值判斷,沒有情緒,
沒有「後來種種」,事情就是它本來的面目?還是,一件事總是在它發生之後,就啟動一
無法逆轉的過程,在夢裡被不斷地變造?
關於那個下午的一切,都回來了。彷彿要報復它在發生之初受到的冷落,它的回歸
挾帶著一年來的思念與懊悔以及其他種種,成了一個無法承受的下午。
【中國時報】
,交纏在一起嗎?
一年後孔雀潛入自己的夢境。
她爬過一座雪山,覆蓋在山稜上的每一片雪都結晶了其自身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每一塊在積雪覆蓋下的山石,都收縮了億萬年前一次火的記憶。每一個她在雪上印下的
腳印,也都預告了下一個轉世的形跡。但當站上了山稜,她眼前赫然出現無底的深淵,原
來是一座?面的紙板山,從前面看是那樣完整,純白威嚴,凜不可侵,後面卻是棕色的瓦
楞板拼椄而成。
從瓦楞紙的堐岸她向下落。虛空之中,有風撲面,帶著苜蓿草的味道。潮濕而翠
綠的,其中,有什麼懷念的感覺……。說不出懷念的是什麼。只是,那感覺細小而割人。
好像很久很久以前,曾經為一微小至極的事,產生過的幸福感。孔雀努力回想,覺得那當
中似乎有很重要的訊息,但遺忘已經太強大,任何一點她的回想,都在靈光閃現的瞬間被
吞噬。
在山谷的底部──這時已經不是山谷了,無止境的墜落途中她穿過一片莽林,莽林
裡每隻兔子都長得像過年的剪紙圖案,每隻鳥都冒著被線條化成為一象形文字的危險,每
隻豹都有立體重影無限幽深的斑紋。這樣再穿過一片深綠的潭水,才終於來到墜落的底部
。在潭水的另一面,海底生物般棲息著一些核體。許多灰色絨毛觸角般的纖維從核體蔓生
出來,仍在持續增長中,相互交纏與繫縛。
在孔雀無數次穿行他人夢境的經驗裡,曾經看過許多這樣的核體。她知道那核體開
始時只是一個瑣事,可能是一個念頭,或是一個記憶的片段。一個細節在夢裡不斷衍生種
種的情緒,就會變成這樣的核體。高興的情緒,悲傷的情緒,憤怒的情緒。真實的嫉妒,
想像的依戀,或是壓抑的慾望……,都附著在上面。漸漸地,位在核體的中央,觸發這一
切的那件瑣事,已被纏繞得看不出原型了。
孔雀看著這些,她自己夢中的核。大部分的核體纏縛很鬆,她可以輕易解開。作為
一個夢的行走者,她一直都盡可能讓情緒只是極輕極輕地擦過自己。因為當她進入別人的
夢時,也會感受到夢境主人的情緒,她不能總是受到他們的影響。但有時,他們的痛苦實
在太巨大了,會跟著她回到夢外的世界來。於是她便會蜷縮在房間的角落,等待那寒顫般
的情緒過去。什麼都不做地,只是等它們過去。最可怕的一次是一個中年男人的死心。那
死滅的感覺跟了她七天。她什麼也不能做,流不出眼淚。第七天過去她才知道,那七天過
得有多冷。
在許多的核當中,孔雀的目光被一個隱藏在其他核的後方,一個邊緣的核所吸引。
一眼看見的瞬間,她便知道那是什麼了。沒有想到,那個下午還在她的記憶裡。
那真的是瑣事中的瑣事,細節中的細節啊──他帶她走到對街,買了一個包子給她吃的那
個下午。那個時刻感受到的小小溫暖,一年以來,在不斷增生著灰色的纏繞的情緒。但核
心藍色透明的光,還隱約可以辨識。
所有的事情,在記憶裡,在心裡或在夢裡,都會這樣不斷滋生絨毛觸角,改變形狀
,交纏在一起嗎?究竟存不存在,一個純淨不受染污的時刻,沒有價值判斷,沒有情緒,
沒有「後來種種」,事情就是它本來的面目?還是,一件事總是在它發生之後,就啟動一
無法逆轉的過程,在夢裡被不斷地變造?
關於那個下午的一切,都回來了。彷彿要報復它在發生之初受到的冷落,它的回歸
挾帶著一年來的思念與懊悔以及其他種種,成了一個無法承受的下午。
【中國時報】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