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02, 2024

人為什麼要有感覺?

【人為什麼要有感覺?】
人的感受是非常複雜的,產生情緒的目的是什麼?尤其是,為什麼要有後悔這種不愉快的情緒?若說思考促成行動,那人的感覺呢?又有什麼樣的用處?
有些人認為,不必理會感覺。依照這個觀點,情緒並不重要,只會徒增煩惱,使人從重要的事物分心罷了。然而掩蓋負面情緒,不僅無法驅散情緒,反而使你越陷越深。長期刻意淡化負面情緒,不是健全的因應策略。
有些人則認為感覺是為了感覺。從這個立場看,情緒是存在的本質。你應該要談論情緒,排解情緒,盡情享受情緒。應對負面情緒,尤其是後悔,這麼作很危險,有時可能帶來極端的破壞力。他有可能使人陷入反芻性思考,嚴重損害心靈的安康,也有可能讓人反覆咀嚼犯過的錯誤,妨礙進步。
當我們處理的情緒是後悔,採取第三種觀點比較健康:感覺促成思考。不要閃躲情緒,也不要沉浸其中。直接面對你的情緒,把情緒當成催化劑,用它去塑造未來的行為。既然思維可以出城行動,那麼感覺就是能幫助思考的東西。
將心中的那份後悔視為對人格的批判,它就是一股破壞力;認為後悔是一種評估,其對象為某個情境下的特定行為,它就是啟發人心的力量。
——節錄自《後悔的力量》

《擁抱生命的不完美》

如果生命中的每一刻,是一片一片的薄紙,攤平來看,人所能看見的只是那一刻、那個瞬間、那個當下。
當時發生的痛苦、悲傷、失落、遺憾,看似永恆,實則短暫。
然而推展時光、延伸生命,將歲月的薄紙一頁一頁堆疊起來,層層疊疊,形塑出來的卻是截然不同的立體風景。
年少時對疾病纏身的痛苦和恐懼,成長過程中許下治療自己的宏大志願和一次又一次的挫敗,面對病痛的無可奈何與恐懼,像是海上的波濤,看似一次又一次把我推離海岸,遠離夢想。
我也曾想要放棄,隨波逐流,可是走到最後才發現,那些作用在我身上,無法抵禦的命運安排,其實才是真正促使我走向終極目標的力量。
或許人生的每一個事與願違,都是上天的另有安排。
那些發生在我們生命中最壞的事情,竟有可能成為重要的命運轉捩點。
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不停向前,才有可能看見答案。
——節錄自《擁抱生命的不完美》

造作與無常

【造作與無常】
只是對老與死的厭惡,並不足以讓太子離開王宫而踏入未知的世界;悉達多會探取這麽激烈的行動,是因為他實在無法合理地解釋所有已生和將出生的一切眾生之命運就是如此而已。
他了悟到不僅人類的經驗是如此,所有事物、整個世界、整個宇宙都是如此,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一切事物都會改變。
一切萬有,沒有一樣是以獨立、恆常、純粹的狀態存在。
無常並不像一般人以為的就是意味死亡,而是意味變化。
任何事物和另一個事物之間的位置或關係轉變了,即使是非常細微的變動,都要依循無常的法則。
透過這些了悟,悉達多終於找到了一個方法解除死亡的痛苦。
他接受了變化是不可避免的,而死亡只是這個循環的一部分。
而且他更進一步地體認到沒有全能的力量能夠扭轉死亡之路,因此也就不會困在期待之中。
如果沒有盲目的期待,就不會有失望。
如果能了解一切都是無常,就不會攀緣執著;如果不攀緣執著,就不會患得患失,也才能真正完完全全地活著。
——節錄自《近乎佛教徒》宗薩蔣揚欽哲諾布

凝視太陽:面對死亡恐懼

【覺醒】
每個人總會在生命的某一點上——也許在年少時,也許在垂暮之年——意識到人終有一死。
遇上這種情況你有何感覺?你要怎麼應付?你會做一些瘋狂之舉消耗焦慮迴避問題?還是整容除皺或染髮?
我勸你別岔開注意力,而是去品嚐覺醒的滋味,好好利用它。凝視相片中年輕的自己久一點,讓辛酸的感覺席捲內心,逗留一會兒,嚐嚐這又甘又苦的滋味。
記得,覺察死亡,擁抱它的陰影,你將受益無窮。如此的覺察猶如在黑暗中劃出生命的火花,並讓你活得精彩。看重生命、以慈悲待人、以至深的愛擁抱萬事萬物之道,就是體悟這一切註定會消失。
不知有多少回,我曾驚喜地看見病患在人生的尾聲,甚而臨終之前,做出重大而正面的改變。改變從不會太遲。

《原生家庭木馬快篩》

【十八個問題搜出金錢木馬程式】 1.你的爸爸媽媽發生過什麼跟錢有關的事,讓你印象最深刻?他們灌輸給你的金錢觀是什麼? 2.請回想並整理出家人對你的金錢觀,造成哪些正向與負向影響。 3.你還記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親戚發生過什麼跟錢有關的事,讓你印象深刻嗎? 4.講到錢,你第一個聯想到的是什麼? 5.如果你瞬間有了很多錢,比方數十或數百億,你覺得可能會產生什麼問題?或是你最害怕會發生什麼不好的事? 6.如果你瞬間有了很多錢,卻突然發生一件緊急的事,讓錢瞬間都消失,你覺得可能是什麼事? 7.如果瞬間沒有錢,你最害怕什麼情況發生? 8.如果瞬間負債,你最害怕什麼?你覺得可能是因為發生了什麼事才導致這種情況? 9.如果沒有錢,你會向誰求助或借款? 10.如果沒有錢,甚至負債,你覺得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 11.你最大、最奢華的夢想是什麼? 12.你打算怎麼完成這個夢想?預估大約要花多少錢?你覺得這個夢想若順利完成了,可能是透過什麼方式?如果沒完成,可能是什麼原因? 13.如果你瞬間變成超級首富,你覺得自己會是個怎樣的人?14.如果你瞬間變成超級首富,你最想讓誰或哪些人知道你是超級首富? 15.如果有花不完的錢,你想拿錢來做什麼,或是買什麼?你最常買的項目、你家最常囤積的東西是什麼?你最常被哪三類東西的廣告吸引? 16.如果突然從超級首富變回原樣你的感覺是什麼?你覺得這時候的自己會變成怎樣的人? 17.如果從突然從超級富豪變成「負」豪,你覺得自己是個怎樣的人?你覺得別人會認為你是個怎樣的人? 18.如果突然從超級富豪變成「負」豪,你會想要盡快回到超級有錢的狀態嗎?其中第1~3題,是直接從原生家庭搜出金錢木馬印記,第4~18題則是深度搜出已烙印在潛意識或無意識的金錢財務木馬程式。
【繞過表意識,直接揪出潛意識或無意識設定的直覺畫】 建議先針對以下主題畫下自己的直覺畫,然後再參看案例破解與分析。 ✦主題一:一條線 請在一張白紙上,隨意畫出一條線,然後在這條線的兩側寫下關鍵字,並標明線的起點與終點。 ✦主題二:一葉之揪 請在一張白紙上隨意畫出「葉子」。 ✦主題三:窗與自己 請在一張白紙上畫出「窗子」與「自己」。
(1)先研究的方向與形式 1.如果是直線,而且是逐漸向上,看一下自己是否有「要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木馬? 2.如果是水平線,問問看已是否有「想要安穩,不想有太多變化與改變」的恐懼木馬? 3.如果是往下的直線,問問自己,是否有無力感、有想要放棄自己的念頭?會不會是自己活得太用力,或是太在乎別人,以致彈性疲乏了呢? 4.如果是上下垂直的線,表示有兩個對立的自己,經常產生矛盾。可以看一下,線的左邊和右邊各寫上什麼關鍵字(概念)?自己是否正被這兩個概念拉扯,糾結在其中? 5.如果是波浪起伏的,看一下自己是否把人生設定成「高低起伏」的戲劇性人生? 6.如果是糾結纏繞的線,要問問看己是否經常很糾結、反反覆覆、猶豫一,改來改去,並檢查一下自己有沒有見獵心喜、唯恐天下不亂、語不驚人死不休、忙著給別人生事,幫自己加戲添麻煩?(2)看一下關鍵字 1.如果是直線、波浪線、水平線,靠近自己這一側的關鍵字為潛意識,另一側為表意識。 2.如果是垂直線,則左右兩側的關鍵字為互相矛盾拉扯。 3.如果是纏繞線,圈裡圈外的兩個關鍵字,就是造成人生打結的拉扯點。✦主題二:一葉之揪 1.如果只畫一片葉子,可能在人際關係上有不喜歡社交的傾向。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Milan Kundera

第一部 輕與重
1
在這個世界裡,一切都預先被原諒了,也因此,一切都被厚顏無恥地允許了。

3
他責怪自己,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真正的男人會立刻採取行動,可他卻猶豫不決,因此剝了自己生命中最美麗的時刻(跪在那年輕女人的床頭,確信自己在她死後也活不下去)的一切意義。
他不斷自責,但是後來他卻告訴自己,其實,他搞不清自己想要的東西,這種事是很正常的:
人永遠都無法得知自己該去企求什麼,因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既不能拿生命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來世改正什麼。
跟特麗莎在一起好呢?還是繼續一個人過日子好呢?
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檢證哪一個決定是對的,因為任何比較都不存在。一切都是說來就來,轉眼就經歷了第一次,沒有準備的餘地。就像一個演員走上舞台,卻從來不曾排練。如果生命的第一次排練已然是生命本身,那麼生命能有什麼價值?這正是為何生命總是像一張草圖。可甚至『草圖』這字眼也不夠確切,因為草圖總是某個東西的初樣,是一幅畫的預備工作,然而我們生命的這張草圖卻不是任何東西的草圖,不是任何一幅畫的初樣。
托馬斯反覆說著這句德國諺語:Einmal ist keinmal,一次算不得數,一次就是從來沒有。只能活一次,就像是完全不曾活過。

4
隱喻是一種危險的東西。我們不能拿隱喻鬧著玩。愛情有可能就誕生於一則隱喻。

6
跟女人做愛是一種感情,跟女人睡覺又是另一種,兩種感情不僅不同,而且幾乎是對立的。愛情的展現不是透過做愛的慾望(這慾望投注在無數女人的身上),而是透過同眠共枕的慾望(這慾望只關係到一個女人)。

15
沒有任何東西比同情更沉重。即便是我們自己的痛苦,也比不上和別人一起感受的痛苦來得沉重,比不上為了別人而痛苦、代替別人忍受痛苦來得沉重,更比不上經過想像而放大,在千百個回聲裡延續蕩漾的痛苦來得沉重。

第二部 靈與肉
17
想要持續不斷『自我提升』的人,總有一天會感到暈眩。暈眩是什麼?害怕跌落嗎?可是我們站在一座欄杆堅實的觀景臺上,有什麼好暈眩的呢?暈眩,並不是害怕跌落。暈眩是空無的聲音,它來自我們的下方,吸引著我們,魅惑著我們;暈眩是想要墜落的欲望,隨之而來的,是我們心懷恐懼的奮力抵抗。

第三部 誤解的詞
9
他驚訝地意識到自己沒有什麼不幸。薩賓娜的人在或不在,並沒有他想像中的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她在他生命裡印下了金光燦爛的足跡,沒有人能奪走這神奇的足跡。而且在她消失無蹤之前,還來得及把赫拉克勒斯的掃帚塞到他手中,讓他把生命裡一切不喜歡的事物掃得一乾二淨。這意想不到的幸福,這愜意的生活,他的自由和新生帶給他的歡樂,都是她留給他的禮物。

第四部 靈與肉
6
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就是一道柵欄,柵欄之後再無道路。換句話說:正是這些沒有答案的問題標誌了人類可能性的極限,畫出了我們存在的邊界。

第五部 輕與重
23
假設我們每個人在世界的某個地方都有一個伴侶,從前我們跟這個伴侶就是一個完整的身體。托馬斯的另外一半,是他夢到的年輕女子。可是沒有人找得到自己的另外一半。代替這另外一半的,是人家裝在籃子裡順水漂送過來的特麗莎。可是萬一他後來真的遇見他命中注定的那個女人,遇見他的另外一半,結果會是如何?他該選誰?選籃子裡的那個女人?還是選柏拉圖神話裡的女人?

他知道自己隨時都可以離棄他的幸福之屋,他隨時都可以離棄他和夢裡的年輕女子在一起生活的天堂,他將背叛他愛情的『非如此不可!』,就為了跟特麗莎一同離去,為了這個誕生自六個荒誕偶然的女人。

《大腦依戀障礙:為何我們總是用錯的方法,愛著對的人?》

CH.1
每一個人都期待對方的言行舉止可以自主自由,但在現實中,這樣的期待往往只為了滿足他或她的目的。當某一方發現,眼前的情勢開始逆轉對調,人的角色與位置互換之後,另一方開始感覺被忽視、被遺棄,而且不受重視。

「潔妮與布萊利所暗示的獨立自主行徑,其實並非真正的獨立自主」,恐怕一點也不為過。其實,他們是活在一種前提假設:「如果這對我是好的,那你應該也沒問題」的協議中。於是,他們持續在不同的處境下演出「忘記對方」的劇碼。隱藏在這份關係背後、更深層的意思是:「你做你的,我也做我的,咱們彼此不要互相牽絆。」乍聽之下似乎頗有共識,而且顧慮彼此,不是嗎?但事實不然,一點兒也沒有「互相顧念」,因為這份關係要求另一半必須莊敬自強,否則,最終就是彼此互相怪罪與頂罪,互不相讓。這樣的自主,絲毫無法反映真正的獨立本質,反而是一種對彼此依賴的恐懼;它所呈現的不是堅強反倒是示弱。

人類並非一開始就不分好壞地凡事為自己著想。我們之所以學會愛自己,恰恰是因為我們首先體驗了被愛的經歷。因為有人曾經關懷與照顧過我們,所以我們學會了照顧山。我們的自我價值與自尊也因為生命中的他者而逐漸發展起來。

伴侶圈圈是一項共識,彼此約定將親密關係置於一切人事物之首,沒有任何事物比這份關係更重要了。
「一切以『我們』為首。」

伴侶圈圈是你們雙方要一起去經營與完成的事。但也要謹記在心,你要在這場協議中為自己負責到底。你堅持維繫下去,是因為你相信這份原則,而不單單因為你的伴侶願意或不願意同心效法。

CH.2
行動中的內在原始人
杏仁核:接收威嚇訊息
下視丘:釋放化學物質到大腦裡,同時指示腦下垂體與腎上腺進一步釋放壓力荷爾蒙至全身,發出是否迎戰、躲避或靜止不動的警訊。
腦下垂體與腎上腺:接收下視丘的指令,釋放壓力荷爾蒙。
迷走神經背側複合體(沉默迷走神經):過全面減緩心血管與呼吸道系統的運作,對壓力或危急情境做出反應。

行動中的內在大使
腹側迷走神經(聰明迷走神經):透過心血管與呼吸道系統的趨緩,發揮鎮定效果
海馬迴:處理短期與長期記憶,控制抗壓力荷爾蒙,追蹤空間的場域與方向。
島葉:提升內在身體情緒的意識感(例:本能感覺),其中包括與他人連結、對他人產生同情共感等感受。
右腦:非語言、直覺;擅長處理與社交、情緒性相關的感受(例:同情共感),以及對身體的警覺。
左腦:語言與邏輯;善於處理很細節的資訊,也長整合錯綜複雜的聲音與 語言意含。
前額葉皮質:扮演嚴格、堅持的道德角色,善於與內在大使和內在原始人溝通,隨時保持嚴密檢視與掌控。

CH.3
三種依附關係
安全型依附(錨定型)
逃避型依附(孤島型)
矛盾型依附(浪潮型)

雖然大部分人終究離不開這三種型態之一,但並非每一個人都如此。事實上,也有些人是其中一兩種甚至三種型態的組合,想要找出格外突出或顯著的特質與傾向,並非那麼容易。如果你的情況正好符合這種現況,別擔心,你可以將兩種傾向都謹記在心,然後,再按著每一種不同的情境,找出最適切你們的實況。

CH.4
不安全感的原因
孤島型:
感覺被侵擾
感覺被困住,失控
害怕太親密的關係
害怕被責怪

浪潮型:
害怕被伴侶拋棄
害怕與伴侶分離
獨處太久會感覺不舒服、不自在
感覺自己是別人的累贅與負擔


《合作的競化》Robert Axelrod

【名聲和嚇阻】鼓勵對方合作最好的方式,是讓對方知道一但背叛(即使只有一次),你將再也不回合作。然而,要成為霸道者,你必須大量背叛,這意味著你很可能引起對方的反擊。在你打響名聲之前,便可能捲入非常沒有意義的角力之中。當彼此都試圖建立這種未來賽局,以便用來對付對方的名聲,他們的互動關係會很輕易地陷入萬劫不復的漩渦,變成長期你來我往的互相懲罰。
——《合作的競化》Robert Axelrod

《向生命說Yes!》Viktor E. Frankl

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
et lux in tenebris lucet
--《聖經.約翰福音》第一章第五節

「我們並不喜歡談及個人經歷,因為對一個親身待過集中營的人來說,當然毋庸贅言。對一個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是永遠也無法讓他明白我們當時內在的殘破景象,而此刻我們的內心依然是何等不堪。」

【心靈動力學】
精神健康可說是仰賴著某種程度的壓力,在個人「已達成」與「仍要達成的目標」,這兩者間的壓力,也可說是個人「已成為」與「應該成為」的樣貌間之落差。這樣的壓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對精神健康不可或缺。因此,我們也無須躊躇,應當以該圓滿的潛在意義作為人類的挑戰。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從潛伏的狀態中喚醒他追尋意義的意志。
將平衡認定為人類的首要需求,或如生物學所稱「恆定」,即無壓力狀態,我認為是對心理衛生非常危險的誤解。人類真正需要的不是無壓力狀態,而是掙扎、努力追求值得的目標,以及個人自行選擇的任務。他需要的不是不計代價地釋放壓力,而是待他去實現潛在意義的呼喚。
人需要的不是恆定,而是我所謂的「心靈動力學」,即壓力極區的存在動力學,一端是等待實現的意義,另一端是實現意義的人。

【存在的本質】
「假設生命已重來,而你又即將重蹈之前的覆轍!」
我之所以主張人類必須為生命負責,且必須實現生命的潛在意義,是想要強調,生命真正的意義要在這世上尋找,而非從個人或精神層面尋找,這不是封閉系統。我稱這基本的特性為「人類存在的自我超越」。強調一個人的生命意義,意味著奉獻自己,成就自我之外的人事,不管是待圓滿的意義,或遇見他人。人愈是忘記自己、為理想或愛他人而奉獻自己,便愈加有人性,也愈能實踐自我。所謂的自我實現根本是無法達成的目標,原因很簡單,人愈是努力就愈會失去自我。
唯有達成自我超越,才可能做到自我實現。

【生命的無常】
生命中瞬息萬變的只有它的潛在力,不過一旦實現了便立刻成為現實,保存於過往,安全地遠離無常。一旦成了過去,就沒有什麼會消失而無法挽回,全部都收藏入庫不得撤回。
不管是好是壞,人在任何時刻都必須決定,他要為自己的存在留下什麼樣的紀念碑。
人往往只想到無常殘留的遺跡,卻忽略了豐收的過往——那些自己曾經搶救所有功蹟、歡樂與苦痛。過去無法重來,發生過的無法抹去。我應該說,曾經存在是最確實的存在。
「我沒有那些可能性,但我有著真實的過往。不僅是真正做過的事、有過的愛,還有勇敢受過的苦。這些苦痛甚至讓我最引以為傲,儘管也最不引人欽羨。」

——《向生命說Yes!》Viktor E. Frankl

《女人》Eduardo Galeano

【另一扇文字之窗】
A的雙腿劈開,
M是蹺蹺板,在天堂與地獄之間來回穿梭,
O是封閉的圓圈,讓你窒息,
R眾所周知她懷孕了。
「AMOR(西班牙語:愛)這個單詞中所有的字母都是危險的。」羅美(Romy)證實說。
當這個詞脫口而出,她看到字母的圖像在空中繪出。

【渺小的死亡】
當愛情到達旅程的最深處,飛行的最高處,我們不會覺得它好笑。但在最深處,最高處,他撕開我們的哀嚎和呻吟,發出痛苦的聲音,即使那是一種愉悅的痛苦。仔細想來,這其實一點也不奇怪,因為出生就是一種疼痛的喜悅。在法國,人們稱擁抱的高潮為「渺小的死亡」(西班牙語:Pequena muerte);破碎讓我們相連,迷失讓我們找回自己,結束讓我們重新開始。渺小的死亡,他們這樣叫它;但它是偉大的。如果死亡能讓我們重生,它必須很偉大。


——《女人》Eduardo Galeano